去
华东旅游
绍兴酒色泽黄澄透彻,俗称老酒。因酿酒业历史悠久,不断创新,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花色品种,主要有元红、加饭、善酿、香雪、花雕等五个品种。
绍兴酒采用精白糯米、麦曲和鉴湖水为原料酿制而成。“冬浆冬水”为酿制工艺的一大特点,天越冷,做出来的酒越好,因而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:“冰冻三尺厚,酒香扑鼻头”。每年立冬至小雪之间,是酿酒的黄金时期。制作时先把糯米蒸成干饭,倒在竹罩上冷却,再用麦曲和酒药拌和,发酵3至4天,即可放进酒缸里。这种酒缸的容量为可盛一石八斗米饭的“七石缸”,先闷七天左右,让饭发酵。然后每缸加六百斤的冷开水,再闷一百夭左右,即可开缸,这叫“开耙”。开耙是个关键,要由有专门技术的高手来掌握,俗称“开粑师傅”。所谓开耙,实际上就是鉴定一下能否开缸。有经验的开耙师傅,往往将耳朵贴在缸边仔细地听缸里发酵的声音,便可作出判断。开耙过早,酒力不足;开耙过迟,酒要走味。由于绍酒的发酵作用较强,香气更为浓郁,特别是刚开坛时,芳香扑鼻,人称“有三间屋可香”。开缸后把酒和糟灌入袋里压榨,榨完后,袋里的糟可用来糟鸡、鸭、鹅及猪肉、鱼干和蛋,别有风味。榨出的酒再煎,煎时放入颜料呈红褐色,如旧时状元所穿的大红袍,故名“状元红”,也叫“元红酒”。
所谓“加饭”酒,就是一石八斗米再加三斗米共二石一斗煮成饭,水仍旧是七百斤,因为加了三斗米的饭,所以叫加饭。“花雕”酒比“加饭”酒还要再加三斗米的饭,因此也是特种加饭酒。“善酿”是以开粑后下上榨的白酒代替水酿成的,即一石八斗米饭在缸中闷七天后,用七百斤的白酒代替冷开水加入,绍兴人叫“酒合(gě)酒”。“香雪”是用加饭的糟熬成的烧酒代替水,再加工成酒。由此可知,绍兴黄酒,以“善酿”最佳,”花雕”次之,“加饭”再次之,“元红”最次,但最负盛名的却是“加饭”,它具有质厚、味醇、香气浓郁的特点,喜欢喝酒的人也最爱喝“加饭”。因“善酿”用陈酒代水,以酒酿酒,味道特别甘醇,略为腻口,不会喝酒的则喜欢喝善酿。绍兴酒素有越陈越红、越陈越香、越陈越醇的特点,所以称之为“老酒”。
酿酒的设备和方法并不复杂,绍兴农村鉴湖两岸,历来有酿酒的传统习惯。绍兴酒之所以成为酒中上品,除了酿酒的技艺外,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,那就是采用水质极好的鉴湖水至关重要。所谓“汲取门前鉴湖水,酿得绍酒万里香”。鉴湖水源出于山高岭峻的会稽山脉,经岩层与砂砾过滤净化,碧绿清澄、甘例可口。由于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,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,用来酿酒极为适宜。同时,会稽山脉植被良好,雨量充沛,湖水得以及时更新,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,在我国淡水湖泊中是罕见的。尤其独特的是,鉴湖区域分布着广泛的泥煤层,这种泥煤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,具有对金属离子吸附和交换的功能,可以净化湖水。所以,用鉴湖水酿造出来的绍兴酒,清香菠郁、滋味甘醇。外地的酿酒师傅,虽然掌握了酿造技艺,但没有鉴湖这样优良的水质,也酿不出真正的绍兴酒。为此,人们把酿酒所用的糯米、酒曲、鉴湖水,称之为“酒之肉”、“酒之骨”、”酒之血”,可见酿酒的奥妙所在了。
绍兴人一年到头都爱喝本地酒,因其酒精含量适度,刺激性弱,副作用小,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,位居酿酒之首,有特殊的滋补功能。绍酒又是以糯米等为原料,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,有的人把它比作“液体蛋糕”。在绍兴,还可以听到这样一首儿歌:“老酒糯米做,吃了变 (niu),绍兴土话把“猪”读作“ 猪”,意思是说,喝绍兴酒可以使人长胖,绝无任何贬意。绍酒具有行经补血,帮助消化的功能,适量常饮,可以健身强心。那些抬抬扛扛的搬运工人,几乎个个都喝酒,借以消除疲劳,补充营养。还有不少年届古稀的老人,往往也爱喝点酒,如果请他们谈养生之道,一定会大讲喝老酒的好处。陆游曾经吟诗奉劝:“身健不妨随处醉”。当然,喝绍酒对身体有益,但要适量。一些外地客人来到绍兴喝酒,以为有多大酒量就能喝多少老酒,结果虽能胜任,但饮后,却渐渐感到醉不可支了。这是因为不了解绍酒后劲较大,发作较慢的特点,掉以轻心,孜意痛饮,定会闹出一场“后翻塘”的笑话。